008年4月22日啟動、歷時8個多月的首屆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近日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由新聞出版總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報業協會承辦的此次大賽,是2008年國家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也是全國印刷行業舉辦的首次職業技能競賽。盤點大賽舉辦的全過程不難發現,自始至終透著四個字,即“廣”、“重”、“實”、“新”。
“廣”,即參與面廣。全國31個。▍^、市)全部參與了此次大賽。據統計,有數萬家企業的62萬人參賽,僅參加初賽的機長就達5300多名。大賽組委會還專門設立了學生組,吸引了全國數十所大中專印刷學院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幾萬名學生積極參與。經過激烈角逐,153名選手從62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5人獲“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35人獲優勝獎,113人獲優秀獎。
“重”,即領導重視,協作到位。從主辦單位到承辦單位,再到各省(區、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省(區、市)都相繼成立了分賽區組委會和工作機構。同時,新聞出版部門與勞動人事部門、印協、報協等多方互動協作,建起了暢通的指揮聯絡系統。
“實”,即務實高效。一是操作規范務實。組委會組織印刷行業幾十名知名專家用近一年時間制定了《平版印刷工國家職業標準》,為大賽的職業資格評級確立了評判標準。二是激勵政策到位。各省(區、市)大賽組委會都相繼制定了本賽區的競賽考核晉級獎勵政策,為高技能人才打開了快速成長的通道。三是實實在在找到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比如,理論考核出題難度并不高,但參加決賽的573名選手中,有172人理論知識考核不及格,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從業人員理論功底不夠扎實。
“新”,即建起新機制。通過這次大賽,建立了確保大賽公平、公正、公開的一系列制度,形成了全國和地方兩級組織領導體系,成立了專家評判委員會,建設了國家級裁判員隊伍。
今后,大賽將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軌道,組委會已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