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是如何走向新生的
福州眾印網 2008-12-24 9:18:32 來源:印刷經理人
緣 起
2006年初,中國印刷集團公司按照國資委主輔分離的思路,在集團內率先選擇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印物資公司”)實施了產權制度的改革。可以說,這次改革是徹底的、脫胎換骨的,F在看來,這一改革是適時的、合理的和成功的。關于物資公司的改革,我簡要談兩個方面。
1. 為什么要對“中印物資公司”實施如此緊迫而又強力的改革
簡單地講,改革是歷史的必然,是現實的需要和被逼無奈的選擇。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和許多失去了課本用紙供應的省印刷物資公司一樣,中印物資公司由原來計劃經濟的寵兒變為市場經濟的棄兒。原來的優勢蕩然無存,忽然間一落千丈。隨之而來的是徘徊、失落和茫然,進而更多的是憤懣和無奈。此時,國家把企業推向了市場,而企業的法人代表和經營班子難以把職工帶入市場。他們仍然習慣于“做企業的主人”,渴望繼續躺在計劃經濟的溫床上,享受所謂社會主義的陽光和雨露的滋潤。因此,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企業更多的是依賴資產的漸漸消耗和流失過日子。當時,業內有一個褒貶不一的說法,稱中印物資公司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梢哉f,這十多年來,中印物資公司一直在煎熬中苦苦掙扎。
到了2003年,隨著國家政企分開改革的推進,中印物資公司的隸屬關系也由原來的新聞出版總署劃歸中國印刷集團公司。2003年國資委對所轄企業實施清產核資,這次清產核資使中印公司的家底水落石出。當時,清產核資的幾個主要數據是:注冊資本1.34億元,銀行貸款1.39億元,呆死賬1.63億元。當年全年銷售收入2.024億元,當年虧損5900萬元。清產核資的結果引起了各方面的震驚,職工驚呆了,銀行著急了。在這種情況下,國資委和集團也亮出了“中印物資公司只有今年,沒有明年”的黃牌,并在2006年初對其實施了徹底改革。
2. 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初,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中印物資公司完成了從擬定改革方案到組織實施的全過程。應當說,這次改革是在兼顧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利益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改革的步子比較穩,推進速度比較快,大家基本上認可。改革的具體方案是:
①保留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的牌子,留10余人守攤。其主要任務是清收外欠款、處理庫存、配合集團處置和管理資產、償還銀行貸款、管理老干部。
、谟芍袊∷⒓瘓F公司出資注冊“中印物資貿易有限公司”,全面承接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的印刷物資主業經營的任務。
、墼谧栽傅幕A上,對多數人員實行有償終止勞動合同,少數符合條件的人員,也可選擇內退。
本文關鍵詞:中國印刷|福建印刷|物資物流|眾印網印刷
本文標題: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是如何走向新生的
眾印網、福州眾印包裝有限公司、福州印刷、福州印刷廠、福州印刷報價、福建印刷廠、福建印刷報價、包裝印刷、福州包裝印刷、福州包裝盒制作、福建包裝印刷、福建包裝盒制作、產品包裝盒印刷、福州產品包裝制作廠
福州眾印包裝有限公司、精美包裝盒、包裝印刷廠、宣傳冊子、手提袋、福州包裝印刷、產品包裝盒制作廠、精裝畫冊印刷
|